“以前在TEMU上卖货像吃快餐,现在发现TikTok才是私房菜。”
——一位转战TikTok的卖家感慨
一、美国人的“低价快乐”,突然没了
上周,一位美国朋友发来消息抱怨:“你们中国卖家怎么回事?TEMU上那条15美元的裤子涨到22美元了!”
他的牢骚背后,是美国政府一纸关税新政:2月4日起,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,中国商品集体涨价。
这场风暴里,最惨的莫过于TEMU的“全托管卖家”。这些卖家原本只需把货交给平台,躺着等分成,如今却被关税砸懵了——一条裙子成本涨了13%,煎锅贵了近30%,美国消费者直接翻脸不买账。
小红书上一位卖家哭诉:
“昨天还能日销500单,今天直接挂零!TEMU一声不吭把我们的商品下架换成本地仓商品,连个解释都没有……”
这种“用完即弃”的感觉,让大批卖家寒了心。而戏剧性的是,当TEMU手忙脚乱搞半托管时,TikTok Shop的卖家群里却炸出了好消息:
“今天直播间爆单了!关税?不存在的!”
一位卖充电宝的95后卖家晒出后台数据,当日销售额翻了3倍。
不过,目前来看,这种状态也不会太持久。
特朗普后又发布行政命令,称美国将暂时允许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继续享受免税待遇,暂缓取消“小额豁免”以免引发贸易中断。
虽然特朗普这种反复的行为,让人怀疑其是受到北京的压力而作出的让步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,路透社的一篇报道指出,禁令发出后,美国的一些机场发生了小件包裹严重堆积的情况,给机场的货物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,也让物流系统变的混乱。
所以白宫才暂停了禁令,并想办法应对这一紧急情况,以确保商品进口系统的高效运行。
等到白宫处理好一切问题,这免税禁令大概率还是要实施的。
二、TikTok的“神仙操作”:让美国人边刷视频边剁手
兔克和几位转战TikTok的卖家深聊后发现,他们能躲过关税暴击,全靠平台的三板斧:
1. 把货藏在美国人后院
“你以为我们在中国发货?早囤到新泽西仓库了!”一位家居卖家透露。TikTok强制要求提前备货到海外仓,关税涨10%?分摊到每个杯子才多0.2美元,消费者根本察觉不到。
反观TEMU,大量包裹直接从深圳飞纽约,关税一来成本飙升,只能涨价割消费者韭菜——结果就是买家骂娘,卖家背锅。
2. 把卖货变成“追剧”
“以前在TEMU上架商品就像往海里扔石头,现在我们在TikTok拍短视频,就像往鱼群里撒饵。”一位女装卖家演示了她的爆款秘诀:
· 拍一段办公室“一秒变装”视频,裙子购买链接暴涨200点击
· 直播时让美国主播试穿吐槽,当场清空500件库存
平台更是疯狂撒钱鼓励创作:拍视频免佣金、搞直播送流量,直接把卖货玩成了内容竞赛。
3. 拉着卖家玩“品牌升级”
最让兔克惊讶的是,TikTok竟然在教卖家涨价。
“他们明确说黑五期间低于8美元的商品不给补贴,逼着我们做品质。”
一位数码卖家展示了他的新款耳机——同样的工厂货,打上“潮酷青年专属”标签后,价格比TEMU贵40%,反而卖得更好了。
三、暗流涌动:中国卖家正在“改命”
这几天走访深圳产业带,兔克发现三个有趣变化:
1. 仓库老板的焦虑
“以前客户问‘能不能再便宜5毛’,现在问‘能不能一周入美国仓’。”一位物流公司老板说,海外仓订单暴涨300%,仓租费每月涨两次。
2. 主播培训的火爆
“教英语直播的培训班,学费从3888涨到12888还爆满。”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透露,甚至有卖家组团去学如何用美式幽默讲产品段子。
3. AI工具的神助攻
在坂田卖家聚集地,兔克见到了用AI神器DeepSeek的00后卖家小林:“让它分析最近什么话题火,生成20条视频文案,我挑两条拍就行。”这个曾经月销3万的小透明,如今靠着AI选品+蹭热点,在TikTok上月入10万刀。
看着TEMU卖家群里哀鸿遍野,兔克想起2015年亚马逊封店潮——当年靠刷单的卖家倒下一片,活下来的都是认真做产品的。
为此,兔克给跨境人三个建议:
1仓库比价格重要:海外仓就是你的防弹衣,别等子弹来了才找掩体
2.内容比详情页重要:美国人早就不看五毛特效的产品图了,他们想看你讲段子
3.品牌比低价重要:同样的数据线,打上“TikTok网红同款”就能多卖5美元
“以前我们总说‘便宜就是硬道理’,现在发现,硬道理其实是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。”
关税大棒砸醒了中国卖家:靠政策漏洞赚快钱的日子到头了。当TEMU卖家在维权群里发牢骚时,TikTok的早期玩家已经开着保时捷去谈海外仓合作了。
“低价是条死胡同,内容才是新航道。”
这个世界永远奖励看清方向的人——现在调头,还来得及。
(应受访者要求,部分人物使用化名)